连工厂的基本信息都不

1/5。三星的产品和服务涉及韩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每个韩国人在一生中几乎都没有办法不和三星打交道。 但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,三星却主要生产化肥,做些农产品贸易。 1969年5月,三星成立电子公司。说是电子公司,其实也主要是生产电冰箱,给日本的三洋代工12英寸黑白电视机。 但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很早就敏锐地做出判断: 由于受到世界各国经济长期不景气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影响,依靠大量出口增强国力的发展模式已经达到了一定界限。 电子产品是最适合韩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。 三星,要在韩国搞芯片。 02 借钱可以,借技术不行 对于韩国人要搞芯片的打算,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觉得可笑。 直到1974年,三星也只是建立了冰

箱、空调、洗衣机等白电生产线而已。 核心电子器件,

基本靠进口。 外部环境方 手机号码数据 面,1961年,朴正熙发动5·16军事政变,建立军人政府,开启了推动韩国经济长足发展的“江汉奇迹”,但韩国当时的工业也主要集中在钢铁、造船等重工业上,人均GDP也不过400多美元。 同时,在芯片领域,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。美国镁光、日本三菱、夏普等巨头占据着产业的顶端。 所以,当时日本三菱CEO直接说“对于GDP水平较低的韩国,半导体产业并不适合”,并说三星不能开发芯片的原因有四个。 三星电子1970年代的电视机生产线 但同时,对于三星的试探,美日芯片企业都开始警觉起来。 镁光一度愿意以400万美元的价格,把较为落后的设计图纸提供给三星,到最后关头,又无情反悔,打发走了三星方面人员。 夏普客客气气,面上答应,实际上却处处提防,不允许三星员工接近最先进的生产线。 甚至,夏普肯透露。三星前去考察学习的研究员只能通过自己的手指间距离、身高、步数,来估

手机号码数据

计工厂的面积等数据。 但对于制造精密的芯片,

这样得来的数据显然是没有多少价值的。 李秉 如何降低跳出率 哲向老交情日本NEC(日电)会长要求学习技术,得到的答复是: “钱我可以借给你,但是技术不能借给你。”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 作为追赶者,要在核心领域、关键技术上有所建树,是非要花一番力气不可的。 03 每卖一片芯片倒赔1美元 知易行难。 芯片,是世界产业史上最复杂的大规模生产过程。一是技术密集,生产工艺复杂,难度大,需要很多精密设备和核心材料。二是资本密集。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。 而根据著名的“摩尔定律”: 当价格不变时,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,约每隔18-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,性能也将提升一倍。 这些无疑都让追赶者的追赶难上加难。 也正因这样,三星管理团队对于三星进军芯片领域,一直举棋不定。但李秉哲和他的儿子李健熙坚信,三星不能只是买芯片,而是应该有自己的芯片。 机会稍纵即逝。 1973年石油危机重创西方经济体。1974年12月,李氏父子不顾管理层的劝告,自掏腰包入股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美国Hankook半导体公司。 到1977年,业务实现整合,成为三

星半导体。 三星在1979年投资建设水原研发中心. 期

间的磕磕碰碰很多,就不 atb 目录 展开了。 将近15 年后,1983年,三星终于成功开发出64位芯片,但却落后日本技术4年。 对于日新月异的电子产业领域来说,这种技术不仅落后,还意味着不能有多少经济产出。由于日美技术的发展,芯片价格从每片四五美元,暴跌到25美分,而三星当时的生产成本是1.3美元。 也就是说,三星即便卖出去产品,每卖一片芯片,不光不赚钱,还要倒贴至少1美元。 三星在拼命奔跑,但整个1980年代只是一个追赶者、陪跑者。 1980年代,三星电子财报几乎年年报亏,股权资本全部亏空。 04 26年后终于逆袭 1987年11月,李秉哲去世。 几个月之后,三星推出4M KDAM,但仍然比世界先进水平慢了半年。 越是尖端技术,越没有捷径可走,明明知道没有经济效益,却偏偏要做过一番才行: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